韩国近几年经济环境势微影响其文化势能,致使韩餐经营状况一直走下坡路。现困局难以打破,韩餐未来之路该如何突围?
每个行业每隔一段时间,都会出现一个标志性的产品,来推动整个行业的最新风潮。就比如脏脏包带火“软欧包+茶饮”的模式。
这不禁想起十几年前因韩剧的流行,让韩餐迎来国内餐饮市场的“春天”,但反看韩餐现状已不复从前。
与好友曾相约上海某商场,曾火爆上海的某韩式芝士排骨品牌用餐高峰期,店内顾客仅有零星半点,还依靠旁边等位不耐烦人群的转化。
去年老牌港式快餐“大家乐”正式撤出华东市场,未来韩餐的发展是否会面临相同困局,是否将会面临洗牌?
今天详谈韩餐近几年发展趋势与各位餐饮人共同探讨。
韩餐在国内发展危机惊现
任何一种饮食文化的流行,都离不开文化的入侵与流行,韩餐的发展之路也是这样。
韩国因为地势、文化、口味与中国几乎相近,这也使得韩式餐饮能在中国长稳发展;
其次,日料、西餐难改高端的消费意识,让平价的韩料能够兴起。
记得当时《来自星星的你》韩剧走红,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。带火剧中炸鸡+啤酒的搭配,就连“都教授”扮演者所代言的餐饮或品牌在中国以及韩国市场几乎卖到脱销。
韩剧引爆韩式“炸鸡”的火爆
标志性产品出现带来市场需求,而买单的几乎是年轻消费群体,他们快速接纳新鲜事物,也让韩料走向巅峰期。
从2012年起,韩料维持几年的火爆巅峰期,自从16年开始,韩餐店的数量开始面临负增长的局面,2017年多家曾经火爆的连锁餐饮品牌面临闭店局面......
全国韩餐门店数量出现负增长现象
以大众点评数据来看,某几家连锁韩餐品牌已显示暂停歇业与倒闭,并且多家网红韩餐曾风光无限,门店大排长龙,现在门可罗雀,令人唏嘘。
连锁韩式餐饮门店倒闭谁是使韩餐走下坡路的“凶手”?
曾经韩料火爆时期,加盟乱象、赤裸裸的争锋抄袭,不管是菜品上、形象上,没有抄不到,只有想不到。
紧接着韩餐数量供大于求,门店数量开始锐减。紧接着韩料一直在走下坡路。危机出现主要与社会环境和自身问题有关。
1)韩国经济势微,文化输出减缓
时代大背景下,韩国经济环境受到多方影响势微,间接影响文化输出,让不少韩料难被大众熟知。
韩国GDP难跨前十门槛 中国与其拉开极大差距
据韩国旅游局发布,2017年访韩的中国游客同比减少48.3%,导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减少5万亿韩元。
韩国潮流文化更新快,“快时尚”潮流一过,后续几乎被淡忘。再加上近几年又出许多优质国产剧,点击量也持续飙升,风头几乎盖过韩剧。
那么在这样的大时代下,让韩餐在国内的发展之路才会寸步难行。
2)“萨德事件”催化,韩餐发展之路受限
2017年2月27日萨德事件引爆后,乐天韩国百货、超市等大规模闭店,韩国部分产业受到重创,营业额急剧下滑,间接影响韩料在国内的发展。
事件发酵后,韩餐品牌被吓得纷纷洗白,就连一向打着“正宗韩国料理”汉拿山韩式烤肉赶紧宣布主权、更名,害怕事件波及到自身发展。
事件持续高涨,并在“限韩令”威力下,韩料门庭若市的风光不再,生意都受到极大的影响。
据相关媒体报道,2017年因萨德事件后,北京韩餐行业销售额锐减30%,严重地区骤减70%。
上海的韩餐市场也面临同样的危机,多家韩料店倒闭,铺面几经易手,让整体韩料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,虽说事件过去一年,但韩餐并没有从困境中摆脱。
3)中国国力强盛,民族自信高涨
上世纪80年代的“崇洋媚外”到21世纪的学习中国文化,中国功夫、中国话……哪一项不是名扬海外?越来越多的“中国词儿”也具有“世界范儿”
近几年,中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,经济机构也在不断优化,逐步迈上中高端水平并取得新进展。
西贝莜面村走向联合国,阿五黄河大鲤鱼走出国门,众多菜系兴起,地方小吃觉醒……中国美食名扬海外,无不体现我国国力崛起。
海底捞、大董等众多中国餐饮品牌纷纷出海成功,东方美食全球接受度越来越高。
4)产品口味单一,供应链壁垒弱
曾这样问过个95后姑娘,对韩料的印象是什么?
她这样回答到:泡菜、烤肉、炸鸡、泡面……额,基本感觉没啥新颖的,韩剧带动的芝士排骨、部队年糕锅,基本自己吃一次,带朋友来吃一次,然后再不会消费。
味型基本离不开泡菜、韩式拌酱
虽说依托韩剧的风靡,能够短时间带动某品类的火爆。但产品离不开韩式泡菜、韩国辣酱调味,基本味型单一、缺乏创新,大大缩短品类火爆期。
在国内韩餐同质化严重,韩国烤肉几乎占有韩料的半壁江山。
韩国烤肉品牌扎堆生存竞争,暴露这样的问题:高客单吃不饱,低客单食品安全问题重重。
2017年1月49元无限量吃的汉丽轩韩式自助烤肉被央视爆光使用假肉,牛肉鲍鱼全造假的新闻,震惊行内外媒体与食客。
产品供应链是考量连锁餐饮的标准,而韩料连锁品牌在产品供应上稍显薄弱,难以巩固产品自身壁垒。
那么,在萨德事件后,产品无法完成自身防御战,再怎样更名、宣布主权也难逃社会趋势影响。